029-68896889
|

陕西

      三秦三农     |     爱在三农     |     农人头雁     |     农情名企     |     农旅研学     |     农夫田语     |    
延安:立足绿色发展 引领乡村生态振兴
2023-04-24 18:12:55来源: 本网整理 编审:夏雨 浏览量:2855

      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延安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生态延安建设,乡村生态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延安市根据省生态环境厅“抓点示范、典型引领”活动要求,将宝塔区、子长市和黄陵县作为乡村生态振兴整县推进试点,创建以镇(街)为中心,按流域、分区域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

图片

       延安市坚持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切入点,着眼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聚焦农村生态系统健康、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四大目标,突出践行生态理念、重视生态规划、完善生态制度、强化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科技、育强生态产业六大举措,落实十项治理任务,采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统筹谋划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创建工作,做到镇镇有亮点,村村有特色。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共投资7570万元用于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成污水处理站10座,收集设施43套,配套管网139千米。拉动农村清洁取暖、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投资近2亿元。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文旅等产业,以乡村生态振兴为引领,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农民赚上“生态钱”,最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宝塔区——

图片

     “污水没有了,厕所干净了,挣的钱更多了。”宝塔区将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充分结合,实现了污水全收集、中水全回用、生活污水零外排,让村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这是宝塔区全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以良好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绿化模范区、中国绿色苹果基地县(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涌现出了临镇镇觉德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姚家坡村湖羊基地粪肥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示范,金盆湾村垃圾处理中心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金盆湾村水质自动监测站生态环境信息智能化运用,南泥湾镇马坊村高标准现代设施农业及村容村貌新标杆,桃宝峪村红色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新型发展模式和延安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先进示范典型。这些示范区、新机制、新模式、新标杆的出现,不断刷新着宝塔区生态振兴的记录,引领着全区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的脚步。
      子长市——

图片

      子长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土质资源丰富,土层疏松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最佳优生区。但比起平地果园,在山地种苹果要难得多,“水、电、路、网、库”等等都是摆在发展山地苹果产业面前的一道道“拦路虎”。
       2014年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开启驻村帮扶工作后,便结合丹头村地理优势,紧盯全省“苹果北扩”战略机遇,为村子制定了“阳山果、川道棚、沟道畜”的产业发展思路,同时积极帮助大学生“村官”创办合作社,率先发展山地苹果产业。
      子长市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干部刘强强说:刚开始村民不愿意种苹果,我带头流转了240亩土地,先做给村民看、再带着村民干。几年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多方筹集、争取资金,为果园通了生产道路,引了电,还建好了包括水灌溉工程、沼气池、养猪场、防雹网等产业链上的相关设施。我们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更大了,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苹果脆片加工厂和电商助农直播间,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让丹头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美好。
       如今,丹头的山地苹果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不到20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建成了丹头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子长市就业扶贫基地,全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累计就业人数达16000余人次。
       黄陵县——
图片

       阿党镇葡萄寨村是水库移民新村,位于黄陵、富县交界处,村民生活用水成本较高。“自从重新修复涝池以来,每到晚上在老池边有乘凉的、休闲娱乐的,甚至还有卖小吃的,好不红火,涝池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黄陵县阿党镇葡萄寨移民村恢复修建的涝池边村支部书记刘海全兴奋的对记者说着。近年来,黄陵县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在原有功能完好的涝池基础上,以农发水保项目以及水土保持补偿费等项目为依托,不断改善用水环境,大力实施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及雨污分流工程,用于农业灌溉、村民冲厕,既节约了村民用水成本,又提高了中水回用率。

       2021年以来,黄陵县对该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将村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敷设,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正在逐步实施的荷塘湿地项目,将河道低流量常态补水直接补入鱼塘,鱼塘溢流进入湿地,实现了一体化生态循环,沮河水体得到进一步改善,如今该村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每户农家乐的经营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

     “以生态振兴带动产业振兴,用环境美换来生活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是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和质量成色,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显著,“生态环境高颜值”带来“人民生活高品质”,现在的延安,现在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当地人说,山绿了、水清了、家乡更美了。



     【特别声明】本文参考资料-延安生态环境局,且仅作分享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如有不慎侵权请及时联系删改为谢。

法律顾问:广和律师事务所 汪平刚律师团队
指导单位: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
【特别声明】为传递更多信息,便于学习交流。本平台发布的部分内容及素材等来源于网络或由第三方自主发布,其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


      对其真实性及商业价值负责,相应权益与责任归原权利人或第三方发布人所有,均与本平台无关。如不慎侵权,请及时联系删改为谢。

全媒体名称:五好乡村陕西促进团
Copyright ©2023 whxcsx.com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凤城八路158号(市政府南大门对邻)电话:029-68896889 邮箱:3182306406@qq.com
陕ICP备202201165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39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30066